-
揭秘 | 服役條件嚴苛且周期長,核潛艇外殼用鋼可不簡單
鋼鐵,作為全世界年消耗量超過25億噸的基本材料,被稱為“工業的骨骼”,研發高性能的特殊鋼材對于國防和國家建設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其中的核潛艇外殼用鋼問題。(一)核潛艇外殼用鋼是怎樣的存在?世界上的潛艇大致可以分為單殼體潛艇和雙殼體潛艇兩類。顧名思義,單殼體的艇體直接由耐壓殼體構成,在耐壓殼體外沒有其他包覆殼,耐壓艇體直接裸露在外;而雙殼體潛艇除去內部的耐壓殼外,外部還包覆一層非耐壓
2018/07 lijun 61
-
5年攻關,我國納米核心技術獲重大突破
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變革性納米產業制造技術聚焦”團隊近日宣布,經過5年協同攻關,專項在長續航動力鋰電池、納米綠色印刷、納米催化、健康診療及飲用水等產業領域形成了一系列納米核心技術創新,吸引和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超過50億元。在長續航動力鋰電池方面,專項開發的多款動力電池單體電芯能量密度達到300瓦時/千克以上,居世界先進水平,目前正在進行電池組集成優化,為裝車演示做準備;開發的鋰電池關鍵材料
2018/07 lijun 49
-
首款芯片級寬帶光學系統,使光譜實驗室實現微秒內實時檢測
這是硅微諧振器的原理圖,它產生一個頻率梳,對試樣分子進行化學識別。圖片來源:Alexander Gaeta/Columbia Engineering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展示了一種在中紅外范圍內基于芯片的雙梳譜儀,該儀器不需要移動部件,即可在不到2微秒的時間內獲取光譜。系統由兩個相互耦合、低噪聲、基于微諧振器的頻率梳組成,跨度在2600~4100 nm之間;基于這一研究成果,將
2018/07 lijun 71
-
中國打擊學術不端行為令世界矚目
科學精神面面觀“中國在打擊學術不端行為方面越來越強硬。”《自然》官網9日刊載的題為《中國推行全面改革 打擊學術不端行為》的綜述文章,開門見山提出這一觀點,重點解讀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13日,《自然》再發評論員文章,以《中國在解決科學欺詐問題上樹立了強有力的榜樣》為題,明確指出,“新規是迄今為止全球范圍內處置學術不端行為的最強打擊措
2018/07 lijun 236
-
去不掉的火箭發動機“銹疾”——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
“不銹鋼能不能不生銹?”這個有點黑色幽默的問題,幾乎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發動機專家、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陳建華落下心病。在我國120噸級液氧煤油補燃循環發動機YF-100的研制過程中,陳建華注意到好幾種高強度不銹鋼都容易生銹。從2011年開始,他跟老朋友,鋼鐵研究總院特殊鋼研究所副所長蘇杰無數次溝通,雙方壓力都很大。如今,長征六號、七號、五號火箭相繼首飛了,陳建華仍沒有得到完全讓人信服的答
2018/07 lijun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