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科學家首次讓純理論性的鉛基二維蜂窩狀材料鉛烯(plumbene)成為現實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道,由第14族元素構成的二維材料(石墨烯的“表親”)近年來引起極大關注,因為它們具有成為拓撲絕緣體的潛力。近日,日本科學家首次讓純理論性的鉛基二維蜂窩狀材料鉛烯(plumbene)成為現實。鉛烯引人矚目的原因在于:鉛的電子軌道結構及因而產生的最大能帶隙,使它具有最大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這有可能使它成為一種堅固耐用的二維拓撲絕緣體。在這種絕緣體中,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甚至有可能
2019/06 李俊 155
-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度的新技術,比目前的反應速度限制快10000倍
明尼蘇達大學和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度的新技術,比目前的反應速度限制快10000倍。相關研究成果以“Principles of Dynamic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Surface Resonance and Turnover Frequency Response”為題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權威期刊《ACS 催化》上(DOI:10.10
2019/06 李俊 116
-
碳納米材料逐漸展現出在強度、硬度、光學、耐熱性、耐輻射、耐化學藥品、導電性、導熱、表面與界面特性等方面比其它材料更加優異的性能
自富勒烯、碳納米管和石墨烯被發現和成功制備以來,碳納米材料以其優異的導電性、機械性、化學穩定性和光學特性受到了大量的關注。隨著納米科技的高速發展,碳納米材料逐漸展現出在強度、硬度、光學、耐熱性、耐輻射、耐化學藥品、導電性、導熱、表面與界面特性等方面比其它材料更加優異的性能。因此,在以碳納米管、石墨烯、碳納米纖維等碳納米材料為主體,高分子、無機金屬納米顆粒為添加劑,通過適當的制備和化學改性方法得到的
2019/06 李俊 127
-
將3D打印金屬物體凍結在冰塊中,然后通過超聲波穿過該“圓筒”去探查金屬部件的“內傷”
近年來,采用3D打印的金屬部件已經越來越多,它們被廣泛地用于航空等領域。但即便是一個細微的缺陷,都有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為此,在安裝3D打印技術部件之前,必須對其進行全面的結構缺陷檢驗。有趣的是,最佳的檢測方案竟然是——將其凍結在冰塊里。據悉,通常這些部件是通過沉積或融化連續的金屬粉末堆層制成的,因此固體材料的檢查只能在部件制造完成后才能進行。 圖片來源:Corrie Stookey
2019/06 李俊 94
-
建筑垃圾、廢棄渣土、工業廢渣完全可實現循環利用
建筑垃圾、廢棄渣土、工業廢渣完全可實現循環利用,生成各種標號的水泥混凝土。”近日,在烏魯木齊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中國(新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養護解決方案高峰論壇上,新疆交通建設集團股份公司總工程師黃勇的發言引起關注。“綠色低造價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技術顛覆了水泥怕土的傳統,能將各種高含泥量建筑廢料循環利用。”黃勇說。黃勇帶領科研團隊,聯合國內相關知名科研院所、高校等,進行“科技研發+協同攻關創新”
2019/05 李俊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