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機太陽能電池成為新一代光伏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有機太陽能電池中實現光電轉化的核心是由電子給體、受體材料組成的二元共混薄膜,但是受限于有機光伏材料“窄吸收”特性,二元共混薄膜難以實現對太陽能的寬光譜利用,并且始終存在共混(利于激子解離)和相分離(利于電荷傳輸)這對基礎性矛盾,從而限制了有機光伏器件效率的進一步突破。研究人員發展了疊層電池和三元電池技術。有機疊層太陽能電池通過串聯吸收光譜互補的子電池來拓寬太陽光吸收,減少有機太陽能電池熱損耗偏高的
2018/09 101
-
超大尺寸鈦合金復雜零件9月7日在昆明理工大學增材制造中心試制成形
迄今為止使用激光選區熔融方法成形的最大單體鈦合金復雜零件,經過200多個小時的持續工作,一個接近設備成形空間極限的超大尺寸鈦合金復雜零件9月7日在昆明理工大學增材制造中心試制成形。據介紹,鈦合金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和耐腐蝕性能,在航空航天、化工、醫療等領域應用廣泛。在金屬激光3D打印過程中,會產生很高的殘余應力,復雜結構零件成形時的應力變形、開裂等問題,一直是金屬3D打印面臨的最大挑戰,鈦合金激光3
2018/09 88
-
工作人員正在操縱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深海裝備“海龍11000”向水下投放
記者今天從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1日,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深海裝備“海龍11000”ROV(無人纜控潛水器)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區完成6000米級大深度試驗潛次,最大下潛深度5630米,創造了我國ROV深潛紀錄。“海龍11000”完成深海5630米試潛9月1日,在正在執行中國大洋48航次任務的“大洋一號”船上,工作人員正在操縱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深海裝備“海龍11000”向水下投放。據悉,在本次深潛任務中,“海
2018/09 66
-
透射電子顯微鏡領域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近年來,透射電子顯微鏡領域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尤其在加熱氣氛中對界面反應在原子尺度圖像及衍射斑點方面的研究。基于球差矯正器以及差動泵在環境電子顯微鏡中的應用,原子尺度觀察還原動力學的過程具有一定的可能性。該工作通過對銅氧化物的還原過程進行觀察,證明塊狀氧化亞銅的還原過程在氧化物表面發生,且主要由表面缺陷(原子臺階)決定還原機理,不同于之前報道的銅與氧化亞銅界面的還原機制,從而驗證了樣品尺寸、形
2018/09 103
-
材料40CrNiMo產品脆裂的原因分析
樣品為汽車用等速驅動軸萬向節內部的齒輪,材質為40CrNiMo;原本要求做淬火處理,結果外協在加工時用的滲碳爐子,爐內有殘余的氣體,導致表面大概有0.3-0.4mm的增碳,且殘余奧實體含量較多(表面硬度HRC59-60,心部硬度HRC54-55),做疲勞測試,樣件直接碎掉。后來又將樣件回火。回了兩次,第一次表面硬度HRC55-56,心部硬度HRC48-49,第二次表面硬度HRC53.5-54,心部
2018/09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