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維(3D)打印近年來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研究,并已成為一種很有前景的制造技術
這種技術將徹底改變我們對零件的設計和制造方式的認識。其應用已從快速復制原型擴展到人體組織工程,電子設備,軟機器人和高性能超材料等領域。這篇文章總結了3D打印技術的最新進展研究,以供各位同行參考。1. Nature:Voxelated soft matter via multimaterial multinozzle 3D printing在目前研究實踐中,基于噴墨的三維(3D)打印是唯一能夠廣泛使
2019/12 李俊 124
-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在柴油污染修復方面取得進展
柴油在開采和運輸的過程中,難免有不少泄漏到水體和土壤中,造成環境污染。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在柴油污染修復方面取得進展,他們研制出一種可高效去除水體和土壤中柴油的新型納米修復劑。國際環境科研領域學術期刊《總體環境科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的相關論文。據了解,柴油中含有較難降解的芳烴,會影響水生生物和農田作物的生長,柴油污染修復也是當前環境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之一。傳
2019/07 李俊 14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劉波教授課題組利用二維層狀材料開發出一種手性分離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劉波教授課題組利用二維層狀材料開發出一種手性分離膜,可以“抓住”左旋手性分子,“放過”右旋手性分子,分離效率高達89%,并有望產業化。該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西游記》中,六耳獼猴和孫悟空站在一起,上天入地都難以分辨,最后只有如來佛篩選出假悟空真六耳,保證了西行的順利進行。在生物分子中,也存類似情況,即所謂不同手性的同分異構體(對映異構體)。兩個分子的化學式一模
2019/07 李俊 101
-
日本科學家首次讓純理論性的鉛基二維蜂窩狀材料鉛烯(plumbene)成為現實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道,由第14族元素構成的二維材料(石墨烯的“表親”)近年來引起極大關注,因為它們具有成為拓撲絕緣體的潛力。近日,日本科學家首次讓純理論性的鉛基二維蜂窩狀材料鉛烯(plumbene)成為現實。鉛烯引人矚目的原因在于:鉛的電子軌道結構及因而產生的最大能帶隙,使它具有最大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這有可能使它成為一種堅固耐用的二維拓撲絕緣體。在這種絕緣體中,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甚至有可能
2019/06 李俊 155
-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度的新技術,比目前的反應速度限制快10000倍
明尼蘇達大學和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度的新技術,比目前的反應速度限制快10000倍。相關研究成果以“Principles of Dynamic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Surface Resonance and Turnover Frequency Response”為題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權威期刊《ACS 催化》上(DOI:10.10
2019/06 李俊 116